2026 年被稱作台灣的「連假大年」。
從農曆新年到聖誕節,一整年有超過九段連假。
許多人一看到放假日期,就立刻開啟「搶票模式」——
查機票、排景點、訂飯店。
彷彿只要不出國,就浪費了假期。
但我想問:
連假,一定要出國嗎?還是,也可以是一個「過生活」的機會?
假期的三種意義
嚴長壽先生在書中提過一段話,我很喜歡。
他說,假日、節慶、連假,其實本質都不同:
- 假日 是讓人恢復能量的日常休息。
 - 節慶 是與家人、社群連結的時刻。
 - 連假 則是一段能深度體驗生活的時間。
 
但我們常常把這些混為一談,
只要聽到「連假」,腦中就浮現出「出國」兩個字。
不出國,好像就浪費了。
可是真的是這樣嗎?
旅行的隱藏成本
許多人覺得連假出國比較「划算」。
但如果仔細算算:
機票、轉機、機場交通、時差調整……
這些「隱藏成本」,常常讓人比上班還累。
有時候,我會笑著問客人:
「從台北開車來花蓮三個小時,你嫌遠;
但你飛日本轉兩趟車五個小時,卻覺得值得?」
其實,旅行的價值,從來不是比誰飛得遠,
而是你是否真的有「回到自己」的時間。
在米拉夢地,過幾天真正的生活
自 2008 年起,我和米爸就在花蓮壽豐經營米拉夢地,
我們堅持 一次只接待一組旅人。
這代表你來到這裡,不需要趕行程,也不用和陌生人共享空間。
你能做的,就是在這片土地上,好好過生活。
有人花一個早上揉酸麵包;
有人帶孩子餵動物,回來滿身青草味卻笑得燦爛;
有人晚上坐在院子裡看星星,聊著聊著就捨不得睡。
旅行的重點,不是你「看了多少」,
而是你「留下了什麼」。
給 2026 連假的小建議
如果你正在規劃明年的連假,
不妨試著用不同的節奏安排:
- 過年(2/14–2/22):在牧場裡迎接新歲,和家人慢慢團聚。
 - 清明(4/3–4/6):在農村氛圍中思考「記憶與傳承」。
 - 端午(6/19–6/21):包粽子、玩水、放風箏,迎接夏天。
 
這些時刻,不用打卡、不用奔波,
卻能留下深刻的體驗。
投資在「住」的價值
台灣人對「吃」很捨得,
但對「住」卻常常說:「便宜就好,反正只是睡一晚。」
然而,環境才是最影響心情與生活品質的元素。
旅行若只把錢花在吃,而不願意花在「住哪裡」,
就錯過了體驗的核心。
在米拉夢地,我們相信,
當你願意投資在好的環境,
你會感受到:旅行不是「將就」,而是「生活」。
當大家忙著搶國外機票時,
或許你可以選擇,
在連假裡,好好「過生活」。
在米拉夢地,我們一次只接待一組旅人。
這代表你能在專屬的空間裡,
讓假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2026 的連假,
希望不只是行事曆上的紅字,
而是你記得很久的生活片段。
我是米媽,
我在花蓮壽豐的米拉夢地。
願我們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。
這篇文章分享的是我的一些心情和感悟,更多真實細膩的語氣和故事細節,都在本集 Podcast 音檔中。
👉 線上收聽
歡迎到 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 搜尋收聽本集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
👉 想回味舊音檔? 別忘了訂閱我的部落格線上收聽,每一次分享,都是陪你一起走向百歲人生的一小步。
如果你聽完有想說的話,歡迎留言給我。
我是米媽,我在米拉夢地,陪你慢慢變老,也陪你一起活得更好。
最後的最後,請你記得:
米拉夢地,不是讓你睡一晚的地方,是陪你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的花蓮民宿。
探索更多來自 MIRAMONTI米拉夢地 | 賣房間更賣生活 Your 2nd Home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		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