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想跟你聊聊一件最近讓我心裡有些波動的事,也讓我重新思考了「邊界」與「溫度」。
前陣子,我回想起去年請過的一位 podcast 製作人。那時候,他幫我設計節目的片頭片尾曲,也帶著我摸索剪輯技巧,甚至一起討論節目方向。對於當時的我來說,那是一段很踏實的學習,也讓我看見了自己能走在這條創作之路上的可能性。
課程結束後,他在信裡寫著,如果有問題還能詢問。於是,當我遇到耳機皮破掉這種小問題時,就順手問了他。
沒想到,他回覆完問題後補了一句話:「podcast 顧問已經結束,這是私人 Line。如果有其他問題,可以到社群詢問;如果有合作邀約,請用官方信箱。」
當下我真的愣住了。心裡火很大。
也許孕期讓我情緒更敏感,但其實,這不只是荷爾蒙的影響,而是一種「期待落差」帶來的失落。原本以為是理念交流、彼此支持,結果卻像是一個冷冰冰的分界線:「合作到此為止」。
幸好,我身邊有一群溫暖的朋友。有人笑著安慰我:「人生無解,多喝拿鐵;若有心事,多喝美式。」有人提醒我:「看清人性,是一輩子的課題。」
這些看似輕鬆的話,其實就是一種情感支持。心理學告訴我們,社會支持系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。那一刻,朋友們成了我的「情緒容器」,先接住了我的火大,讓我感受到被理解。
更巧的是,一位米粉也在同一天傳訊息給我,分享一件「只是想炫耀的小事」。這樣真誠的互動,讓我再次看見,身邊依舊有很多溫暖的連結。
冷靜下來,我想起泰勒絲說過的一句話:「能量要像奢侈品,不是誰都買得起。」
對方或許是在守護自己的能量,只是方式不夠圓融,才讓我覺得被拒絕。
這也提醒我,作為民宿經營者、內容創作者,自己同樣需要學習「設立邊界」。
但同時,我也不想失去溫度。專業要守住,但溫度不能丟掉。
我開始練習:
- 時間邊界:固定工作與休息時間,清楚告訴大家什麼時候能聯繫我。
- 情緒邊界:區分「職業角色的我」和「私人生活的我」。
- 服務邊界:清楚定義服務範圍,學會拒絕,但用有溫度的方式。
比如用「三明治溝通法」:先表達感謝,再說明限制,最後提供替代方案。這樣既保護了自己,也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。
這件事教會我三個重要的智慧:
- 承認情緒:火大代表你在乎,允許自己感受失落。
- 理解能量有限:就像電池需要充電,能量必須花在對的人、對的事。
- 保留溫度:邊界不是冷漠,而是一種帶著尊重的自我保護。
所以啊,米粉,下次你遇到期待落差時,試著換個角度想:對方不是拒絕你,而是在守護自己的能量。你也有權利這樣做。
最後,我想邀請你想一想:
- 你有沒有遇過類似的落差?你怎麼面對?
- 在你的生活裡,你是怎麼劃清邊界的?
- 你又怎麼在保護自己時,保留一點溫度呢?
在這個「永遠在線」的時代,邊界管理是我們一輩子的功課。希望這篇小小的分享,也能成為你能量補給的一部分。
這篇文章分享的是我的一些心情和感悟,更多真實細膩的語氣和故事細節,都在本集 Podcast 音檔中。
如果你願意,邀請你點開收聽,一起陪我走在這條百歲人生的路上,一起思考、一起生活:
👉 立即收聽
歡迎到 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 搜尋收聽本集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
👉延伸閱讀:「把你的能量視為奢侈品,不是誰都買得起!」泰勒絲的 5 堂人生哲學課
👉 想回味舊音檔? 別忘了訂閱我的部落格線上收聽,每一次分享,都是陪你一起走向百歲人生的一小步。
如果你聽完有想說的話,歡迎留言給我。
我是米媽,我在米拉夢地,陪你慢慢變老,也陪你一起活得更好。
探索更多來自 MIRAMONTI米拉夢地 | 賣房間更賣生活 Your 2nd Home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