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幾年,我常常問自己:「如果我真的活到100歲,我會過得開心嗎?」
這個問題,看似遙遠,卻越來越貼近我們每一個人。
2023 年台灣女性的平均壽命是 86.7 歲,男性也有 80.7 歲。照這個速度,我們這一代真的可能活到百歲。
但問題是:我們的健康,跟得上壽命的延長嗎?
內政部統計,台灣女性的「健康餘命」只有 74.5 歲,也就是說——有將近 10 年 的時間,我們的身體可能處在不健康、不自由的狀態。
所以,我想聊的不是「怎麼活更久」,而是:「怎麼活得好」?
我開始設計我的百歲人生,不是因為我貪戀生命,而是我想:
如果米拉夢地要成為一座百年老屋,我得活著見證它。
這樣的願望,讓我回頭看自己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
從飲食到社群、從空間設計到心靈節奏——我慢慢轉變自己,也重新學會「活著」的感覺。
也許你聽過 Netflix 的紀錄片《長壽寶地》,或者書籍《藍區挑戰》。
裡面提到五個世界上最長壽、也最有「生活感」的地方:
- 義大利薩丁尼亞
- 日本沖繩
- 希臘伊卡利亞
- 哥斯大黎加尼科亞半島
- 美國加州洛馬林達
這些地方有一個共通點,不是高醫療科技,也不是補品吃得多——
而是:人們過著有節奏、有目標、有歸屬的生活。
他們會種菜、煮飯、午睡、散步,也會跟朋友聊天、辦桌吃飯。
他們的人生,不是靠著醫療撐起來,而是靠著「日常」養出來的。
你知道台灣百歲人瑞最多的前三名是哪嗎?屏東、苗栗,然後是——花蓮。
當我看到這個數據時,忍不住笑了:我不就在花蓮壽豐,過著慢慢來的生活嗎?
這幾年,我開始調整生活排序、關掉社群媒體……
不是因為我很會養生,而是我真的想試試看:
如果我有機會活到100歲,那我希望每天都活得值得。
很多人以為「老年生活」是 70 歲以後才要考慮,
但其實,人生下半場的設計,最好從 30、40 歲就開始。
從今天起,我們都可以做一點選擇:
- 早餐自己做,不外帶
- 與其久坐,不如去陽台曬個太陽
- 跟朋友聊天,不只是看讚數
- 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,慢一點、輕一點
這些習慣,都不是要你「改變人生」,而是提醒我們——
好生活,不是等老了才開始,是現在就要開始。
這篇文章分享的是我的一些心情和感悟,更多真實細膩的語氣和故事細節,都在本集 Podcast 音檔中。
如果你願意,邀請你點開收聽,一起陪我走在這條百歲人生的路上,一起思考、一起生活:
👉 立即收聽
歡迎到 Spotify 或 Apple Podcast 搜尋收聽本集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
👉 想回味舊音檔? 別忘了訂閱我的部落格線上收聽,每一次分享,都是陪你一起走向百歲人生的一小步。
如果你聽完有想說的話,歡迎留言給我。
我是米媽,我在米拉夢地,陪你慢慢變老,也陪你一起活得更好。
探索更多來自 MIRAMONTI米拉夢地 | 賣房間更賣生活 Your 2nd Home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