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嗎?原本只是想讓數位生活簡單一點,結果沒想到……讓一群一直默默聽我節目的米粉們,以為我 podcast 停更了!
這篇文章,是特別寫給你的。那個,一直在找我聲音的你。
去年,我做了一個決定——只在 Spotify 上架 podcast。初衷其實很單純:只是想簡化自己的數位平台管理,讓生活少一點分心、多一點專注。
民宿資訊放在官網,我個人內容集中在 podcast,文字記錄與聲音資料則歸在部落格。這樣一來,就能把更多精力留給眼前的生活:陪伴家人、接待旅人、照顧動物、寫文章、還要擠時間錄音。
這種「少即是多」的方式,是我長期以來摸索出來的生活節奏。我不追求全通路曝光,而是希望找到一條屬於自己、能長久走下去的路。
只是,我沒預料到——有一群人,在默默等著我更新。
大約過了半年,陸續有米粉私訊我:
「米媽~你最近是不是停更 podcast 了?Apple Podcast 上還停在 2024 年初耶,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?」
「是不是我手機壞了啊?找半天都找不到你欸!」
甚至有人鼓起勇氣寫來說:「知道你很忙,不敢打擾,但真的很想知道你最近怎麼樣……」
那一刻,我真的有點感動,也有些愧疚。
我只是想讓生活簡單點,卻沒想到讓這些默默關心我的人,產生了擔心與空白。
有一天,一位因感情煩惱而打來的米粉,在電話中也問起 podcast 的事情。聽到這些,我深深地感受到:原來我說的每一句話,都真實地陪伴著某些人的生活。
這段時間,我重新思考了這個節目的初衷。
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這個名字,本身就不是為了流量或商業設計的,它是一種提醒:生活本身,就是最值得被選擇的東西。
而平台的選擇,其實也反映了每個人習慣的生活節奏。
我觀察到,iPhone 的使用者習慣用 Apple Podcast,就像每天固定喝那杯熟悉的咖啡;Android 的朋友則更習慣用 Spotify,一邊滑 IG、一邊聽著節目接著播。
所以我後來明白:不是要大家都轉移到某一個平台,而是要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選擇。
就像在米拉夢地,我們從不限制客人怎麼過日子。有人下午四點才吃早餐,有人不喝咖啡只喝茶,有人喜歡賴在廚房一整天,也有人一下午只靜靜看書——這些樣貌,才是真正的生活,不是嗎?
這幾個月,我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社群使用習慣。
一方面是受到《失控的焦慮世代》這本書的影響,讓我重新審視與科技的關係;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平台上真的太多亂象:假帳號、詐騙、演算法綁架注意力……讓人疲憊。
我問自己:「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嗎?」
更重要的是,我不希望我們的孩子、我們的家,被過度曝光。我們選擇在鄉下生活,不只是為了逃離城市,更是想保留一些真實與單純。
於是,我暫時關閉了米拉夢地民宿的社群帳號。讓自己沉澱,好好陪伴家人,也好好想一想:我的未來,該怎麼走下去?
那段時間,我的心慢慢靜了下來。很多本來模糊的事,竟也開始變得清楚了。
現在,我重新開始了,但以一種不一樣的方式。
我選擇用我個人的 IG【@miramonti_mama】
作為生活記錄與 podcast 的小招牌。不追求流量,不追求觸及,只希望能和你們,維持一個剛剛好的距離。
從這一集開始,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會重新同步上架到 Apple Podcast,同時也繼續在 Spotify 更新。
未來 Spotify 也會加入影像版,Apple 則維持聲音版。
不論你用什麼手機、不論你在哪裡,只要你願意用耳朵陪我生活,我都會在。
謝謝你們,這段時間留言、私訊、甚至打電話提醒我的你。
你讓我知道,我的聲音、米家的故事,是有意義的。
有時我會懷疑:「我這樣分享,真的有人想聽嗎?」
但每一句「我有聽喔~」、「這段真的好有感~」、「你說的那句話我笑出來了~」,都成為我繼續說下去的理由。
謝謝你們,一直都在。
歡迎在你習慣的平台上追蹤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。
Apple Podcast、Spotify 都可以,也歡迎追蹤 IG【@miramonti_mama】。
下一集,我想和你聊聊:我們要怎麼一起活到100歲?
不只身體健康,還有關係、心理、生活節奏的長壽。這個主題深深影響了我對未來的規劃,也會是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的新方向。
歡迎你留言,或用你找得到我的任何方式,和我聊聊你的生活節奏。
我是米媽,在米拉夢地生活、經營,也用聲音記錄著這條慢慢變老、活得更好的路。
記得追蹤我的 podcast,在同一個地方遇見不同人,以人生不同階段的視角,展開一路到老去的生活旅程。
內容節錄自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Podcast 節目
米媽聲活誌|你還在找我嗎?關於 podcast 消失的這半年,我想跟你說的話…
如果你想親耳聽聽米媽的聲音,歡迎點擊下方連結收聽完整音檔,感受語氣中的情感與溫度。
或是追蹤 米媽Spotify Podcast
探索更多來自 MIRAMONTI米拉夢地 | 賣房間更賣生活 Your 2nd Home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