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花蓮壽豐的米拉夢地,每一天都有一種特別的節奏。
它不是永遠的「慢悠悠」,而是一種自然的呼吸感:該忙的時候全力以赴,該慢下來的時候,就慢。
但在這個什麼都講究「快」的時代,慢,竟然成了一種稀缺能力。
很多人把慢跟「浪費」畫上等號,甚至覺得慢就是落後。
可是,如果我告訴你——慢,其實是最好的長壽養分呢?
研究世界五大長壽藍區時,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共通點:
無論是日本沖繩、義大利薩丁尼亞,還是美國加州羅馬琳達,這些地方的人都有一個固定習慣——每天都會「慢下來」。
- 沖繩老人家在黃昏泡茶閒聊,沒人趕時間。
- 薩丁尼亞牧羊人堅持先慢慢吃完午餐,羊群不會跑丟。
- 羅馬琳達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,每週一天完全不工作,只陪伴家人與自己。
慢,不只是生活的情趣,背後其實有著科學依據。
當我們放慢步調,副交感神經會被啟動,身體進入「修復模式」:
心跳下降、壓力荷爾蒙減少,甚至會分泌讓我們快樂的血清素。
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客人跟我說:
「在米拉夢地住兩天,卻覺得像度過了一個禮拜。」
因為慢,會讓時間變得更飽滿。
老實說,我以前一點都不懂慢。
在都市生活時,我是典型的「拼命三郎」:日程表排滿滿,以為這樣才算充實。
但身體開始出狀況時,我突然問自己:「我每天在忙些什麼?」
搬來花蓮後,一開始仍然延續那種快節奏,結果很快就累垮。
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一位加油站員工,買一條吐司餵麻雀,慢慢享受那片刻的安靜。
我才恍然大悟:
慢,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生活的另一種深度。
時間不是要被征服的敵人,而是要被好好對待的朋友。
在米拉夢地,我常常發現一個有趣的對比:
孩子天生會慢,大人卻常常急著打斷。
孩子能花半天追一隻雞,或者在泥地裡挖水道系統,樂在其中。
而大人卻焦慮:「這樣有用嗎?是不是浪費時間?」
其實,正是在那些「沒用」的時光裡,孩子展現了最大的專注力和創造力。
而當大人被迫陪孩子一起觀察毛毛蟲、等麵包發酵時,才發現自己也慢下來了。
慢生活,就像是一種互相療癒。
如何在都市裡練習慢?
你可能會說:「米媽,這些聽起來很美,但我住在都市,哪有空慢?」
其實,不需要搬到花蓮,也能開始:
- 創造微慢時刻:每天留30分鐘,不做任何事,只坐著、散步或發呆。
- 用手做事:自己煮飯、種植物,讓雙手把節奏放慢。
- 跟隨自然時間:留意季節變化,讓生活有「自然時鐘」。
- 重新定義效率:每天只專注三件最重要的事,其他放掉。
- 練習無為:每週留一次「什麼都不做」的時間。
慢,不是全部都放慢,而是有選擇權:該快的時候快,該慢的時候慢。
現代社會教我們:快就是效率,忙就是價值。
可藍區的長壽老人告訴我們:真正長壽的關鍵,是深度的連結。
慢,是對抗這個時代焦慮的方式。
當我們願意慢下來,才能聽見自己真正的聲音,發現生活的美好,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。
今天,不妨選擇一件小事——刷牙、走路或喝茶——用平常兩倍的速度來做。
不是為了完成,而是為了體驗「慢」的感覺。
我是米媽,在米拉夢地,陪你一起練習慢慢變老。
希望你今天,也能為自己留一個「什麼都不做」的慢時刻。
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分享,別忘了還有更多故事在我們的 Podcast —— 《賣房間更賣生活》,陪你一起把生活過得更自在、更長久。
🎧 Blog Podcast 線上收聽
🎧 Spotify Podcast 收聽
另外,我們也在 MIRAMONTI Spotify 替大家整理了米家日常播放清單,不管是料理、閱讀,還是度過一個悠閒的午後,都能用音樂陪伴你。
🎶 點這裡加入:追蹤 MIRAMONTI Spotify
👉 想回味舊音檔? 別忘了訂閱我的部落格線上收聽,每一次分享,都是陪你一起走向百歲人生的一小步。
如果你聽完有想說的話,歡迎留言給我。
我是米媽,我在米拉夢地,陪你慢慢變老,也陪你一起活得更好。
探索更多來自 MIRAMONTI米拉夢地 | 賣房間更賣生活 Your 2nd Home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